[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9-23 阅读:33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可能有多达9240万成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作为重要的血糖控制手段之一,极大地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但是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在我国还存在诸多不足。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现状
研究显示,当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时,其胰岛β细胞功能已损失过半,且随病程延长患者的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因此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减少患者的高血糖暴露时间,有助于保护或逆转β细胞功能,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然而,中国T2DM起始胰岛素治疗现状研究显示,我国使用2种或以上口服降糖药物疗效不佳的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时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达9.65%[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10):746],与我国指南推荐的起始胰岛素的HbA1c水平(7.0%)间存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胰岛素治疗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起始时间普遍延迟。
东方人群的发病特点
不同人群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治疗原则和治疗效果。与西方人群相比,亚洲人群对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更强,具体表现在:①发病年龄早,主要集中在45~64岁,而西方的T2DM患者主要见于65岁以上的人群;②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增加显著,但体重指数(BMI)仍低于西方人群,并且更易容聚集内脏脂肪,因此在相同水平BMI时,亚洲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疾病风险更高;③β细胞功能受损更早,胰岛素分泌受损严重,尤其以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为主,所以餐后血糖升高显着。SWAN研究也证实了不同人种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与白种人相比,华裔和日裔等亚洲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更差(DiabetesCare2004,272:354-361)。结合东方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特点以及我国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现状,选择胰岛素应遵循以下重要原则:尽早起始胰岛素、重视餐后血糖的胰岛素、尽量使用低血糖风险低的胰岛素、应用方便以及依从性高的胰岛素等。
预混胰岛素是适合中国人群的治疗之选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由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其长效制剂组配而成的胰岛素制剂,其中的速效胰岛素成份与常规胰岛素相比,具有吸收快、达峰水平高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模拟早相胰岛素分泌。因此在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以及应用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特别适合早期β细胞功能减退、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中国患者。自2007年开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既往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将预混胰岛素也推荐作为起始胰岛素的另一种选择。而对于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指南推荐基础+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均可使用。上述预混起始和强化的推荐意见也延用到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由此可见,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中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路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每日1次到每日3次注射贯穿于从起始到强化的全过程,是符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疾病特点的胰岛素治疗理想之选。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作用特点,使其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低血糖风险更低。研究显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中效部分吸收缓慢,可提供持久有效的基础胰岛素水平;而速效部分具有起效快,达峰高,回落快的特点,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也降低了餐前及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
日本干细胞疗法
通过对于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 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较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技术较显著的作用: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重要作用
1、修复特定器官或组织的损伤、恢复或增强其功能
2、恢复/重建/巩固人体的健康系统平衡
3、有效防治衰老疾病问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特点
来源于自己的细胞
没有医疗理论方面的问题
不需要遗传基因
暂无导致癌化的报告
拥有多种分化功能
采取时对身体伤害小
400-852-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