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9-18 阅读:537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OralAntidiabeticDrugs,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时,指南推荐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由于患者的种族差异及基线特征的不同,胰岛素使用的总剂量存在个体差异。第52届EASD年会“胰岛素治疗”壁报专场中,南京鼓楼医院的毕艳教授展示的一项汇总分析BEYONDIV研究,揭示了亚洲T2DM患者的甘精胰岛素剂量(InsulinGlargineDose,IGD),为甘精胰岛素在亚洲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该汇总分析从7项治疗达标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筛选出724例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7.0%≤HbA1c≤12.0%)的亚洲T2DM患者,在OAD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0周以上。采用协方差模型和广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基线因素对甘精胰岛素剂量和疗效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入组患者基线特征:平均年龄55.9±8.79岁,平均体重70.2±12.41kg,平均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26.4±4.02kg/m2,平均糖尿病病程9.7±6.28年,平均HbA1c为8.7±1.03%,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PPG漂移分别为9.0±2.30mmol/L、12.8±3.67mmol/L和3.9±3.17mmol/L。治疗24周后,甘精胰岛素中位剂量25.7±17.31U(0.4±0.23U/kg),平均HbA1c为7.5±0.96%,31.9%患者HbA1c<7%。
甘精胰岛素剂量的预测因素
1.胰岛素总剂量的预测
BMI越大、FPG水平越高,则IGD越大;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时,IGD越小。
甘精胰岛素剂量的预测因素
2.胰岛素单位剂量的评估
基线年龄、性别、BMI、病程、FPG水平、HbA1c水平及OADs使用数量均可预测终点IGD/kg。女性患者、BMI越大、HbA1c水平越高、FPG水平越高、或接受一种以上OADs治疗的患者,终点IGD/kg越大;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终点IGD/kg越低。
甘精胰岛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1.基线BMI、HbA1c和PPG漂移可预测终点HbA1c水平
基线BMI越高、PPG漂移越大,则相应的终点HbA1c水平越高、HbA1c降幅越大;基线HbA1c每升高1%,终点HbA1c升高0.31%、HbA1c降幅减少0.69%。
HbA1c水平及HbA1c降幅的预测因素
2.基线BMI、病程和HbA1c可预测血糖达标情况(HbA1c<7%)
基线BMI越大、HbA1c水平越高、病程越长,HbA1c达标的可能性越低。基线BMI每升高1kg/m2时,HbA1c达标的可能性降低4.7%;病程每增加1年,HbA1c达标的可能性降低3.7%;基线HbA1c每升高1%,HbA1c达标的可能性降低45.2%。
3.基线BMI、病程、PPG漂移和FPG可预测终点FPG水平
基线BMI越大、PPG漂移越大、FPG水平越高,终点FPG水平越高;病程越长时,终点FPG水平越低。
FPG水平的预测因素
这项研究揭示了OADs控制不佳的亚洲T2DM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剂量及应答效果的预测因素。基线年龄、体重、病程、血糖水平、用药情况等对甘精胰岛素的剂量及疗效有预测价值。临床实践中,医生可通过密切监测BMI、FPG、HbA1c水平等指标,帮助亚洲T2DM患者更好地进行甘精胰岛素的剂量优化和达标管理。
日本干细胞疗法
通过对于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 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较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技术较显著的作用: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重要作用
1、修复特定器官或组织的损伤、恢复或增强其功能
2、恢复/重建/巩固人体的健康系统平衡
3、有效防治衰老疾病问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特点
来源于自己的细胞
没有医疗理论方面的问题
不需要遗传基因
暂无导致癌化的报告
拥有多种分化功能
采取时对身体伤害小
400-852-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