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9-18 阅读:492
2016年8月8日发表于Diabetes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通过评估不同糖尿病风险人群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差异、胰高血糖素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胰高血糖素抑制时机与胰岛素敏感性、糖耐量状态的相关性,揭示了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
作为胰岛素的负反馈调节激素,胰高血糖素对空腹和进餐状态下的血糖调节非常重要。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口服葡萄糖后30-120min,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减弱,2-4h后恢复正常。这些发现表明胰高血糖素抑制时机在血糖调节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本研究基于丹麦ADDITION-PRO研究的数据,在2009-2011年对ADDITION-Denmark研究中糖耐量受损(IGT)人群以及低糖尿病风险人群进行健康随访。将纳入研究的1,437例参与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尿病前期、T2DM三组,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0、30、120min的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水平。定义葡萄糖摄取后0-30min内的抑制作用为早期胰高血糖素抑制,30-120min为晚期胰高血糖素抑制。
胰高血糖素水平与糖耐量状态密切相关
与NGT或糖尿病前期人群相比,T2DM患者平均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12~59%(P<0.05)。此外,T2DM患者未出现早期胰高血糖素抑制,晚期胰高血糖素抑制比NGT人群更强(P=0.014)。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胰高血糖素水平较NGT组升高12~22%,早期胰高血糖素抑制减弱(P<0.001)。
不同糖耐量状态人群的
胰高血糖素水平及胰高血糖素抑制情况
胰高血糖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负相关
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非线性负相关。胰岛素敏感性最差的人群早期胰高血糖素抑制受损,但晚期胰高血糖素抑制作用最明显(P<0.001)。
不同胰岛素敏感性患者的
胰高血糖素水平及胰高血糖素抑制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胰岛素抵抗的进展,患者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抑制延迟、循环胰岛素水平升高。因此,胰岛素抵抗期间血糖的维持不仅仅与高胰岛素血症相关,还与葡萄糖摄取后早期胰高血糖素抑制作用的强弱相关,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日本干细胞疗法
通过对于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 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较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技术较显著的作用: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重要作用
1、修复特定器官或组织的损伤、恢复或增强其功能
2、恢复/重建/巩固人体的健康系统平衡
3、有效防治衰老疾病问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特点
来源于自己的细胞
没有医疗理论方面的问题
不需要遗传基因
暂无导致癌化的报告
拥有多种分化功能
采取时对身体伤害小
400-852-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