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9-20 阅读:428
俺提到了一个这里的很多患者可能不愿意接受的问题,那就是胰岛素的副作用问题。很多患者将胰岛素推崇到了极限,大有泛滥之象,认为它是唯一没有副作用的家伙。
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就一定不出现并发症了吗?答案肯定不是,可能只能减少并发症的50~60%。那是什么原因呢?是血压、血脂等代谢综合征因素的参与?肯定有。
胰岛素安全吗?
姑且不说低血糖,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过敏等问题。但就注射胰岛素本身就和正常人自身分泌有着明显的区别。
正常人胰岛素从胰腺分泌入血,和胃肠道吸收的营养一同进入了门静脉,直接运送到肝脏进行处理。处理后回到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肺循环----左心----诸多动脉到全身。在正常人血液中,门静脉到肝脏的这段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门静脉胰岛素浓度是最主要的下降区域;胰岛素抵抗时候,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也主要是门静脉中胰岛素浓度的增加,主要是对抗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在胰岛功能明显下降的时候,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此时门静脉外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下降才显得比较明显。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是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后进入的是皮下的静脉,然后会聚进入到上、下腔静脉----右心----肺循环----左心----各动脉到全身(部分到肝动脉)。注射的胰岛素在门静脉外的血液循环中分布很多,循环到肝脏明显减少,对门静脉中胰岛素的浓度几乎没有提升作用。也就是说,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门静脉中胰岛素含量要明显低于其他部位血管中的浓度---------这是和正常人完全不同的。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当血糖控制理想的时候,体循环中的胰岛素含量常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样就形成了身体极大部分血液中的胰岛素数量可能高于正常人。这种高胰岛素血症的存在在注射胰岛素的短期时间内不会引起问题,但是,在注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肯定对周围血管及其全身形成影响?!
英国曾经统计2型患者胰岛素长期使用,直肠、结肠癌发病率增加,并且具备统计学意义。台湾曾报道胰岛素长期使用使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增加。
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虽然总有人说是“鞭打病牛”,但它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使身体中门静脉和其他部位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及其比例是接近正常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又有胰岛素注射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也可能就是胰岛素盛行的今天,磺脲类药物仍然不败的原因之一吧。
很多新诊断的2型患者,胰岛素强化是因为新患者血糖较高,而胰岛素作用迅速,可以最快的纠正高血糖毒性。但是,绝对不应该是一直就这样应用下去,而是短期使用,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指南是鼓励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直使用胰岛素强化的。为什么是短期使用?而不是长期使用?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分析原因。
目前中国部分患者仍然坚持着拒绝、抵触使用胰岛素的误区,而部分患者,在现在鼓励胰岛素“早期”使用的大环境下,开始接受胰岛素。医生鼓励胰岛素早期使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患者敌对胰岛素的思想做斗争,推广胰岛素的“声势”自然就要大。但是,绝对性地夸大胰岛素在糖尿病中的治疗而无所顾及,这绝对不是真正糖尿病医生所应该做的。
说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首先选用的一线药物,我是非常赞成的。但是说胰岛素是首选,我则反对。虽然我也是一个提倡胰岛素应用的医生,但我更加主张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必须认清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在患者某个时期的优劣地位。
看手机上网的年轻患者居多,支持胰岛素的居多,甚至很多患者惧怕口服药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口服药,独衷胰岛素。我不反对,只是提一下自己的看法,现在的糖尿病医疗界整体水平的进展,胰岛素和胰岛素使用器材厂商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们在致力于寻找糖尿病病因的同时,也对应性的研究着各种对应性的药物或设备,他们推动着世界认识和攻克糖尿病,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左右着很多糖尿病医生的思维和用药习惯。
我只是希望大家,认识上要勿左,也要勿右,这才是智者。而胰岛素正是为智者准备的良药。
日本干细胞疗法
通过对于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 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较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技术较显著的作用: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重要作用
1、修复特定器官或组织的损伤、恢复或增强其功能
2、恢复/重建/巩固人体的健康系统平衡
3、有效防治衰老疾病问题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特点
来源于自己的细胞
没有医疗理论方面的问题
不需要遗传基因
暂无导致癌化的报告
拥有多种分化功能
采取时对身体伤害小
400-852-0285